微信首次公布了微信公众号的三个数据:公众号文章日均PV超过30亿,赞赏的账号总收入超过2000万,流量主总收益超过10亿元。这组数据的公布意味着微信在社交之外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
对于这样的变化,微信官方态度也在发生变化,“我们认为一个好的产品是用完即走的。”张小龙明确表示,无论是心灵鸡汤类的营销文,还是日益增加的微信好友人数,都有可能成为扼杀微信发展前途的致命漏洞。“少即是多”是张小龙对微信最核心的定位。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原创优质内容将是微信发展的核心价值。
明年,原创公众号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原创保护将在文字基础上,扩大对视频、语音、音乐进行原创保护,广告流量将向原创倾斜,广告分成也对原创开放优惠政策。
企业号也将更多倾向于服务而非“销售”。在大会上,张小龙透露,2016年,微信将推出应用号,定位更倾向于“轻型App”,与传统公众号相比,应用号将更“沉默”。无法主动向用户推送内容,而只能等待用户在使用时搜索。这也是微信官方首次对营销号不断“骚扰”用户采取的明确动作。“为各种各样诱导发送的内容,最终的结果可能是用户觉得朋友圈里面的信息太水了、太杂了,慢慢他再看朋友圈的意愿越来越低,这会变得非常可怕。”
“罗辑思维”起初并不卖书,而是一个读书、品书、传播知识和思想的脱口秀节目。由于节目很受欢迎,主讲人罗振宇屡屡听到朋友开玩笑地抱怨:节目把一本冷门的书炒热了,导致市场上很难买到。由此,罗振宇团队萌生了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售书的想法。他们与出版社合作,签订独家版权协议——无论是“复活”多年前的旧书,还是刚刚出炉的新书,“罗辑思维”享有短则几个月、长则三五年的独家发售权,然后出版社才能公开发行。
这样一家书店,其实已不是纯粹的书店,它涉足到了生产、销售、传播等产业链的多个环节。“以荐带销”的形式,让不少人联想到20年前红极一时的贝塔斯曼书友会。
了解了这一背景,麻雀的“五脏”就变得清晰起来:
一是粉丝经济。庞大的粉丝群体为图书的销量做了背书,也为拒绝打折增添了底气。与普通追星族不同,“罗粉”们普遍年龄更大、学历更高,具有良好的阅读基础与思考能力,他们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往往抱有相同或相近的价值观,愿意为了扩大传播书中的理念而买单。
二是定位准确。在时下的电子商务领域,网络书商的价格战持续不断,靠薄利多销甚至赔本赚流量的方式吸引用户,在这种情况下,出版业的利润被压得很低,创作者无法获得合理的回报,于是好书越来越少。恶性循环的链条,似乎很难解开。“罗辑思维”却反其道而行之,从一开始就将用户定位于真正爱书的人——至少是在图书消费上并不在意价格、只追求品质的人,他们宣称:“凑单等打折的,都不是我们的用户。”
三是价值筛选。上述提到的互联网的诸多好处,都是渠道层面的,但图书终究还是“内容为王”。在市场图书数量巨大、质量参差的情况下,“罗辑思维”充当了过滤器的角色,将最适合特定读者群胃口的、对其最有价值的书筛选了出来。
由于信息的爆炸式膨胀,人们选择的成本越来越高,引起人的关注也越来越难,注意力成为宝贵的资源。在可预见的未来,能够为用户节省时间的预筛选过程,也许会成为新的巨大商机;而能抓住、占有用户某一段时间的注意力,将成为商品最重要的价值属性之一。图书作为典型的信息载体,自然也要遵循这一规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罗辑思维”的用户买书所支付的,不仅仅是书的价钱,也包含了节省下来的时间成本。
最后,也即最核心的一点,在于独特解读。偏学术化的书籍往往不好“啃”,即使明知是好书,读者也容易敬而远之。脱口秀节目或微信里的推荐语,却能以一种浅显、幽默、让人脑洞大开的解读,勾起人们的兴趣,催生阅读的冲动。“罗辑思维”希望让更多人在走出大学校门之后重拾“深阅读”的习惯,同时让写书人得到更好的支持,有条件和动力去创作出更多好作品,从而将图书行业导向良性循环。
逻辑思维的营销思路其实很简单,就是持续创造有价值的内容,然后运营粉丝圈子销售产品,在201年,以优质原创内容输出的公众平台更加能够获得微信官方和客户的认可,这是微信为提升用户体验的必然趋势,也是公众号运营者应该顺应的潮流。